1分快3 - -(中国)百科词条
1分快32023-01-31 16:05

民俗活动温暖千家万户******

  慈善公益报(张迎迎)兔子灯制作、剪纸、打年糕、捏面人……春节临近,各地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人民在体验传统民俗文化中喜迎新年,既传播时代正能量,也在参与和体验民俗文化活动中播撒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民俗文化活动寻年味

  日前,2023年第六届“幸福中国年”系列活动在重庆市嘉陵江畔曾家岩书院内举行,年味甚浓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到访。

  “玉兔迎春到 红梅祝福来” “金杯醉酒乾坤大 玉兔迎春岁月新 ”……书院内的大条案前,几位来自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的志愿者,正一笔一画地写着春联。旁边的桌椅上,不少寓意美好、喜庆吉祥的春联已经完成,它们带着墨香,正静置待干。

  第六届“幸福中国年”主办方曾家岩书院创始人吕真介绍说:“所有的春联、年画、福字等民俗作品,我们都赠送给广大市民,希望大家都能从传统文化中体会到欢乐,高高兴兴迎接兔年春节。”

  在湖北省,第十五届宜昌·西陵庙会中,民俗游园、翰墨迎春、非遗展演等众多子活动相继登场,市民逛大集、打年货、品民俗、赏非遗。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举行2023年非遗年味圩活动,来自书法协会、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书法艺术家们各展风采,与居民互动。

  体验特色民俗迎新年

  春节临近,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的联三村,一场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民俗文化活动,让村子热闹了起来,吸引不少城里人前来品民俗、寻年味。

  活动当天,非遗糖画让技艺传承人王强又火了一把,熬糖、刷油、化糖、绘制、冷却……只见在“咕噜咕噜”的熬糖声中,几分钟的工夫,一个栩栩如生的糖画就在王强的巧手之下大功告成。以糖为墨,以勺为笔,看得孩子们欢呼雀跃,个个瞪大了眼睛,看在眼里、馋在心里。

  “真没想到,家发镇还有这么多民俗,让我们找回了儿时年的记忆。”在体验了糖画制作之后,一群带着娃娃们围上来的妈妈赞叹连连。

  据了解,近年来,南陵县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一边挖掘文化内涵,一边助推文旅融合。

  在山东省,潍坊谷德广场民俗潮玩集欢乐启幕,钩针、糖画、面人等众多传统民俗类项目,吸引许多顾客驻足体验,找寻曾经新年的回忆并合影留念。在江西省,南昌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新春剪纸DIY创意互动,兔子灯制作、剪纸等多个体验活动为新年增添一份喜庆色彩。

  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新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接下来,各类民俗文化活动还将继续,让人民在冬日感受到活力与欢乐,也为新一年的开始献上了满满的祝福。

1分快3

自带“饭勺”云游八千里,这种小鸟堪称“跨时区旅行家”******

  有一种小鸟,它自带“饭勺”,觅食的时候认真可爱,被国内观鸟人亲切地称为“小勺子”。但又因是极危物种,全球仅存600多只,非常珍贵,又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你能猜到这是什么鸟吗?

  是的!就是它,勺嘴鹬 (yù )!自带“饭勺”的小萌物!

自带“饭勺”云游八千里,这种小鸟堪称“跨时区旅行家”

李东明摄于盐城黄海滩涂 图源: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自带“饭勺”,憨态可掬

  勾嘴鹬是鹬科勺嘴鹬属的小型涉禽,体长只有14~16厘米,大概只有人的拳头大。它的嘴巴是黑色的,嘴巴末端呈铲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袖珍的小勺子。觅食时特别认真,被广大爱鸟人士称为“自带饭勺”的鸟儿。

  勺嘴鹬的羽毛颜色很特别,会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它的上体是黑色,背部棕红色羽缘;冬季,羽背面是灰褐色,具黑褐色羽轴纹。

  勺嘴鹬的觅食与鸭子更为相似,也是以滤食为主,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勺嘴鹬在烂泥中捕食主要靠“小勺子”,它的喙可以帮助它在泥土中更好地感知猎物。

  勺嘴鹬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

自带“饭勺”云游八千里,这种小鸟堪称“跨时区旅行家”

正在捕食的勺嘴鹬

  极危物种,鸟中“大熊猫”

  勺嘴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它不仅因其外貌引人注意,更重要的是其目前的种群数量。

  由于环境破坏和栖息地萎缩,全球仅剩600多只,数量远少于大熊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度濒危物种,在2021年2月正式“升级”成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据估算,勺嘴鹬的成熟个体数约有240-456只,大致相当于360-684只个体,而且这一数字可能还在不断减少。

  因为人类活动、环境污染等导致的栖息地退化及丧失,以及受非法捕猎等因素的影响,勺嘴鹬的生存环境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勺嘴鹬的种群数量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减少。

  勺嘴鹬对繁殖地选择非常苛刻。据近些年研究,勺嘴鹬只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其中最重要的繁殖地是欧亚大陆的最东北端的楚科奇半岛。每年6-7月,从南方迁徙而来的勺嘴鹬开始求偶、筑巢,准备繁殖。它们在冻原沼泽、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海岸苔原与草地上营巢,尤其喜欢淡水塘边的苔藓草地。

  由于洪水泛滥、各种天敌动物的捕食及食物短缺等原因,勺嘴鹬的繁殖成功率并不高,每窝产卵3至4枚,仅20%~30%的卵能够孵化成功并最终成活下来。苛刻的繁殖地选择,狭窄的繁殖区域及较低的繁殖成功率是勺嘴鹬自然种群较低的重要原因。

  飞越八千里,跨时区的超级旅行家

  勺嘴鹬的故乡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半岛。它是一种长距离迁徙的候鸟,每年都会从俄罗斯飞往泰国、印度、中南半岛、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地区越冬。

自带“饭勺”云游八千里,这种小鸟堪称“跨时区旅行家”

图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勺嘴鹬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每年8-9月份,完成繁殖任务后,很快开始长途迁徙。沿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路,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前往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过冬,全程约8千公里。

  由于航线过长,经常会在我国江苏盐城等地经停中转,在这里停歇休憩、补充能量。像我们人类的旅行一样,“小勺子”的北迁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图片

李东明摄于盐城黄海滩涂 图源: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秋天的盐城黄海湿地仿佛成为了一张大餐桌,此时是观测勺嘴鹬和其他鸻鹬类候鸟的最佳时机。在9月和10月,不同批次的勺嘴鹬都相继抵达,数量可以过百。与此同时,滩涂湿地上的其他各种鸻鹬也是纷繁复杂。勺嘴鹬这小小的身影,往往会淹没在2万、5万,甚至是更多的小型鸻鹬里。

  在南迁途中,勺嘴鹬会在盐城黄海湿地等地停歇、换羽,之后飞往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过冬。预计天再冷些,这些小家伙便不能再“赖”在黄海湿地了,只能追寻前辈的步伐,飞往温暖的越冬地。

别看它身体小小的,但能量却是巨大的呀,是个超级厉害的跨时区旅行家。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勺嘴鹬对栖息环境要求比较高,在盐城、阳西、湛江、锦州等地能发现勺嘴鹬,表明当地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希望以后可以见到更多可爱的“小勺子”!

  来源:海南日报、复旦大学祖嘉生物博物馆、湛江日报、中国国家地理探索、爱鸟国际、大众科普、盐城发布、CEAAF

  参考文献:

  孙仁杰.“极危萌物”勺嘴鹬[J].广西林业,2017(04):25-26.

  鹤博,蔡志扬,章麟,干晓静,刘文亮,李静,蒋忠祐,王松林,马志军. 勺嘴鹬在中国的分布状况和面临的主要威胁[J]. 动物学杂志,2017,52(01):158-166.

  整理:刘雪洁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1分快3地图